无障碍阅读
索引号000014349/2022-86727 主题词
发文单位黄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效力状态有效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文字号

正文

关于对黄石市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8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何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创新创造 强化企业专利保护的建议》(代表建议〔202218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从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科技金融等方面,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知识产权工作环境

一是修订完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黄政发〔2019〕26号),及时优化调整知识产权资助奖补政策,加大湖北专利奖奖励力度,完善商标权质押贷款贴息补贴政策,将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专利奖奖励等知识产权惠企政策,纳入全市“无申请兑现”改革事项,截至目前已即时兑现专利奖奖励资金80万元。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顶层设计,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黄办电发〔2022〕1号),建立黄石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工作,营造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良好氛围。

三是制定出台《关于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若干意见》(黄政发〔2021〕3号),《关于印发深化在黄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21〕63号)等政策措施,对我市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并在我市就地转化的给予奖励支持,推动在黄高校与地方产业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平台共建共享、人才共育共引、校地共生共荣等,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投身创新创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突出企业主体,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一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万里行”“面对面”等服务活动,全市共梯次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0家,省级示范、示范建设企业72家,市级示范企业127家,近三年指导134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证。

二是先后组织开展3个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智能模具及材料、生物医药)、2个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评议项目(东贝年产250万台节能节材型制冷压缩机产业化、远大富驰肌酸合成)及“黄石市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研究。

三是深化特派员行动,选派2021年度企业科技特派员共45名(均为博士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入驻相关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派驻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截止目前,已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6项,制定完善企业管理制度6个、技术标准4个,开发新产品9个,申报校企联合创新中心等各级各类平台、项目21个,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76项,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及组织大学生赴企业实习1300多人次。

(三)推动校企合作,搭建知识产权转化桥梁

一是制定《黄石市促进专利转化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印发《关于组织征集专利技术需求的通知》,积极推广“知慧桥”专利转化运用公共服务平台,畅通专利技术供给渠道,组织开展专利技术供需采集、对接活动。指导湖北理工学院建设黄石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湖北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支持和鼓励高校院所专利向企业转移。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首次启动专利转化专项奖补项目,对中小微企业、高校院所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专利转让、许可等实行奖补。

二是建设技术转移平台,先后建有中科院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育成中心黄石中心、武汉城市圈技术转移集聚区服务平台黄石分平台、浙大黄石技术转移中心、黄石技术交易市场四大平台。2021年新增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6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截止目前,我市建有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7家,对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起到较好推动作用。

三是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2022年已征集全市重点企业首批技术难题102项,利用黄石技术交易市场,常态化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活动,联系省内外16所高校对我市企业技术需求进行诊断,组织16家企业赴武汉与8所高校开展了“企业高校行”活动,达成了26项涉及技术攻关、平台共建和创新人才引进的合作协议。一季度,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7亿元,占GDP比重28.3%,居全省第一位,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0.8亿元,同比增长243.97%。

四是聚焦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指导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已累计向上争取项目20项,到位资金1140万元。其中,华新水泥“数字化与建材生产低碳化协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获省科技厅“科技创新人才及服务专项”支持,获得资金200万元。全面落实“无申请兑现”,第一时间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科技奖奖励资金1205万元、涉及科技企业116家。开展产业创新优秀成果评选工作,我市32项成果获得2021年度优秀成果,每项给予3万元奖励,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给予通报表彰。支持企业与在汉高校通过“揭榜挂帅”方式,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湖北宝科智能、山力科技、三丰小松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揭榜制项目库。

(四)发展科技金融,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修订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及贴息补助实施办法,印发《黄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工作方案》,编制《黄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指南》,在“东楚融通”开设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区。搭建便捷化、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发放调查表,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动态项目库,并择优向银行推介。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进会、银企对接会等,进一步畅通优质企业、重点项目融资渠道。及时跟踪推进质押融资项目,促成银企签订质押融资协议,指导办理质押登记相关手续。今年一季度,我市专利权质押融资实现扩面增量,质押项目数12项、融资额9560万元、质押专利数154项。

二是在全省率先推出“科技贷”“科技成果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与建行共同制定《关于开展科技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贷”工作的实施方案》,开通建行“惠懂你”APP,企业可在线查询和办理科技成果贷。截止目前,已向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介“科技成果贷”科技金融产品,26家企业提交了业务申请,成功为启宏热工发放“科技成果贷”55万元。

(五)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组织召开首次黄石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暨首次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发布首批黄石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两法衔接”机制,联合公安、检察、法院印发《黄石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启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工作,在我市知识产权密集型园区、企业、高校、代理机构等设立首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家、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2家,实现保护工作站县(市、区)全覆盖,延伸知识产权保护抓手。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和知识产权“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

二是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全市“普法惠民乡村行”和“律师进社区”活动,依托法治电影下乡、法治文艺巡演、两委干部“远教”学法、村村响广播、律师专场专题普法知识讲座等平台,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理念,让广大干部和居民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再陌生,从思想上、认识上重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紧密结合“12·4”活动主题,筹划组织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宣传普及,并积极解答群众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通过“黄石普法”微信平台固定以每周2期、每期4大版块的模式向大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服务。截至目前,共推送信息72期288条,拥有粉丝337人。

三是发挥司法职能开展产权保护工作。市司法局充分利用公证、律师、司法鉴定等职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开展鉴定专家“问诊”服务,深入企业“把脉”并提供知识产权和法律服务100余人次;协助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提供知识产权服务25项次,协助完成专利申请12件。指导律师协会成立了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研究和指导全市律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服务工作;指导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成立了黄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具体负责开展全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黄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引导。落实市政府“无申请兑现”改革政策,及时优化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加大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着力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与省知识产权局对接,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专利优先审查等服务,依托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等服务。

二是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与重点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力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落实《黄石市促进专利转化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目标任务,常态化收集企业专利技术需求,推动专利技术成果对接及转移转化。持续加强黄石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湖北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建设,鼓励支持高校院所建立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将“沉睡专利”以合同形式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低价或无偿授予师生、中小企业转化实施。

三是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全面保护。积极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引导企业通过人民调解、仲裁、公证等途径化解纠纷,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推进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分级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宣传普及,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覆盖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良好氛围。

(二)黄石市科学技术局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争创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试点城市。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我市成为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试点城市。

二是健全“政产学研用”对接机制。推动落实《关于深化在黄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各项政策,建立在黄高校教授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机制。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协同,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学研对接。深化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力争全年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50人以上,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30场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亿元。

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黄石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完成技术交易市场线上平台建设。修改完善市级技术转移示范平台登记备案管理办法,积极培育省级技术转移示范平台。开展市级优秀技术经纪人评选。支持县(市、区)、高新区承办“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力争全年新增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家。

(三)黄石市司法局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紧扣主题,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融入日常,紧密结合我市“法律六进”活动,通过发倡议、办讲座、办演讲等方式,积极宣传和倡导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理念普及到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单位,营造重视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产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夯实责任,加强“谁执法谁普法”的监督,特别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有关部门的普法监督。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宣传实效,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依托,探索获取法治进程和法律服务讯息的便捷之道,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学法需要和法治需求,不断提升法治宣传实效。研究起草黄石法治宣传教育便民服务指南,通过对中央、省、市法治电视,法治广播,法治网站,法治微博,法治微信以及法治服务讯息等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引导群众关注法治宣传栏目,了解各类法治信息收集平台,明晰主要法律服务渠道和方式,广大市民可从中获取知识产权相关法治讯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二是强化职能作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工作的法治指导,充分利用公证、律师、司法鉴定等职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推进公证便民服务,公证主要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设立、运用流转、权利救济、纠纷解决、域外保护等环节提供公证服务,实现对知识产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保护。全面落实黄石公证八项承诺,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实现公证咨询“最多跑一次”。着眼企业需求,开展“司法鉴定+知识产权”活动,积极组织动员司法鉴定人参与市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组织的为企业开展公益性服务,广泛深入企业征集需求。开展鉴定专家“问诊”服务,深入企业“把脉”并提供知识产权和法律服务。

三是聚焦产权保护,引导我市企业合法维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维护涉企合法权益,采取书面检查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行政单位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并印发工作通报,对落实不到位的指出具体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推动提升行政执法水平。继续联合市纪委监委、市检察院对市发改委等涉企行政执法机关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一对一印发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指导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服务工作研究和学习;指导黄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全市涉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专项涉企法律服务加强产权保护,继续组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法律服务行动,帮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和维权。

四是做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通过对有关单位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保障和支持。


                                                    黄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