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索引号000014349/2025-56986 主题词
发文单位黄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效力状态有效
生效日期2025-08-04 10:21:39 失效日期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文字号

正文

关于加强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议案的答复

尊敬的曾文代表:

您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议案》收悉。您所反映的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部署,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业作为民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黄石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结合餐饮环节各项重点工作,狠抓责任落实,夯实基础条件,增强管理能力,促进餐饮食品安全整体提升。

一、加强校园监管 完善治理体系建设

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实现校园食品安全“严管”和“智管”巧妙融合。一是将校园食品安全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要求有机结合,常态化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实现学校食堂、学生集中用餐配送单位等相关经营主体现场检查评价和风险排查全覆盖,严密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今年结合春季开学,各级各类学校食品安全检查覆盖率和量化分级评定率均为100%,发现整改问题1882个;二是筑牢制度支撑。参与起草省级团体标准《学校食堂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T/HBESA004-2024),出台黄石市地方标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规范》(DB4202/T33-2024),为各级各类学校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指引,堵塞制度性漏洞。协调教育部门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建立了(市级抽查、县级督导检查、乡镇中心校包保排查和学校自查)四级排查体系,统一制定日常管理表格,建立和完善学校层面制度841项。三是推进智慧监管。会同市教育部门全市中小学校100%接入市场监管平台“阳光智厨”系统,可实现远程监管、智能识别、自动抓拍、信息预警、风险处置、安全指数自动评估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在校师生饮食安全。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网上巡查及AI抓拍告警,督促学校及时处置整改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2283条。四是关注餐具安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并以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为重点,积极推进建设集消毒保洁于一体的消毒房,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制订“一校一策”个性化改造实施方案,有效破解了学校食堂餐用具“用量多、体积大”,消毒不能满足需求的难题,为校园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二、聚焦民生关切 层层压实责任链条

一是聚焦网络订餐。将网络餐饮纳入黄石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召开全市食品安全部署会,全面部署全市网络外卖监管工作,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选聘“食品安全监督员”,通过发挥网约配送员“移动探头”作用发现隐藏的食品安全问题线索,并及时响应核查,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不定期组织开展“随机查餐厅”等活动。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入网餐饮单位2243家次,发现整改问题1538个,做下线处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39家,向社会公示“红黑榜”2期;召开平台业务指导会约谈会5次,坚决杜绝平台出现入网商家未如实公示证照信息、超范围经营以及“幽灵外卖”等问题,美团和饿了么平台正在全面自查、积极整改,相关自查整改报告已提交市场监管部门;二是聚焦添加剂使用。制定《黄石市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向社会发布《致全市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户和使用者的一封公开信》和《关于公开征集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线索的公告》,公布举报电话,让广大群众成为整治工作的监督员。重点对全市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排查,累计排查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346家,发现整改问题116个,立案26起,罚没6.29万元,其中移交公安案件4家,公安立案1件,通过政府网站集中曝光典型案例2起,有效震慑了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三是聚焦肉品质量安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生猪屠宰企业肉类产品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动物源性成分速测技术培训,通过技术手段精准锁定以猪、鸡、鸭肉冒充牛羊肉、混合肉源虚标成分等违法行为。指导城区局制定《卤制品经营规范管理工作指南(试行)》,规范卤制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今年截至目前,共检查肉类产品生产经营单位1711家,发现并整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1515个;累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7起,罚没金额33.57万元,实现线索“零遗漏”、案件“全闭环”。

三、加大抽检力度 分级分类靶向抽检

对全市范围内生产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和肉制品、乳制品的74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抽检。除生产环节覆盖外,涉及大型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场所,计划安排抽检样品350批次,其中市本级150批次;大冶市局、阳新县局各安排100批次。围绕群众关切的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等重点项目,重点针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糕点、调味品、乳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水产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餐饮食品等食品品种。目前已完成381批次,其中不合格14批,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均已移交综合执法支队,案件均在办理中。

四、突出能力建设 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依托省局培训中心平台,每年组织开展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公益培训8期,督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配送人员参加线上培训和直播教学。依托全省统一的餐饮培训考核“两库一平台”系统,推进培训考核常态化,连续3年完成持证餐饮服务单位有关人员考核覆盖率100%。以去年全省出台各项标准为依托,在全市积极开展各类标准、制度培训,规范校园食安管理,指导各县市区局开展各类线下餐饮食品安全培训,有效提升一线监管能力和从业人员管理水平。

五、聚力改革创新 打造共治共享生态

一是携手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创新性学生校园投诉举报直通机制,通过在食堂门口及校园显眼位置设置宣传牌,公开食品安全副校长、总监以及安全员的联系方式等,实现学生意见与建议的即时反馈渠道。二是向社会发布《关于对校园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实施奖励的公告》,鼓励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社会监督,进一步发挥社会共治作用,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三是建立餐饮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将全市100%餐饮服务单位通过信用风险算法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全年监管频次,构建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信用监管与食品安全的深度融合;四是持续开展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红黑榜”公开评选发布制度,正面激励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餐饮单位上“红榜”,反面警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多、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上“黑榜”,并针对“黑榜”餐饮服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形成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治工作闭环。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立足本职监管工作,聚焦重点整治、安全底线、民生项目等工作,持续加强“一老一小”、网络餐饮等食品安全监管频次,大力推进餐饮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意识、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全面提升,加快“智慧监管”建设步伐,扩大“鄂食安”智慧管理覆盖面,通过技术赋能助推监管增效,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推进我市餐饮食品安全提质扩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