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55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经科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知识产权助力光电子信息产业强链增效”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紧扣光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对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于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助力黄石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省支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光电子信息产业链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先后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黄石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黄石市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若干政策》等知识产权专项政策文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省知识产权局签订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共建合作协议,组织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暨强市建设推进会,统筹推进强市建设及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动光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强链增效。举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浓厚氛围。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近年来,联合人行等部门印发《黄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联合市经信局制定《黄石市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工作方案》,联合市公安局印发《2025年黄石市知识产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方案》,联合市司法局制定《黄石市加强新时代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实施方案》,联合市法院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20家、商标品牌指导站24家、纠纷仲裁联系点12个、纠纷人民调解组织8家、维权援助组织7家、公证服务中心1家,为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强链增效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组建知识产权专家人才智库,目前全市共有71名入库专家,其中12名聘任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招募首批知识产权志愿者93人,牵头组建黄石市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总队,开展专利供需对接专场志愿服务活动2期。每年安排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师、中小学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奖励等。
(二)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
一是优化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布局。组织申报2025年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引导挖掘形成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引导和鼓励全市光电子信息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启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营项目,指导企业建立数据管理规范。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包含电子信息在内的13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春晓行动”,充实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库、培育后备库。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精准招商,着力招引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示范引领性强“链主”企业。构建光电子信息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全市光电子信息企业近100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协会会员企业63家。闻泰科技荣获“2024年度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位列榜单第25位,持续保持领军地位。
二是推进科技成果揭榜立项和专利转化对接。安排700万元资金支持电子信息产业14个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中2项获省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立项,1项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立项。举办“知慧通”2025年湖北省专利转化供需对接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专场活动,成立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产业专利池,首批入池专利818件,现场专利转化签约项目4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签约项目8项,签约总金额1.042亿元。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金融赋能企业发展。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常态化征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今年,与中国人保黄石分公司签订知识产权保险战略合作协议,首批知识产权保险项目落地,分辖区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宣讲会6场 ,推荐第四批质押融资授信“白名单”企业134家。上半年,全市质押融资额2.9亿元。
四是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指导超颖电子与湖北理工学院共建“湖北省多层高阶高密度互连电路板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获批备案为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在湖北理工学院建立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发布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成果,湖北理工学院先后通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入选国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与优势产业、热点领域跨界协同和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和高端装备电子,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多元融合和交叉供给。
(三)提升光电子信息产业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品质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武汉代办处黄石工作站,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黄石受理窗口搬迁至黄石市市民之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近两年陆续招录、引进、聘用工作人员6名,充实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力量。加快推进经开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引进培育知识产权代理、交易、投融资相关机构进驻,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
二是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完善黄石市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贷款融资模式和产品。加强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建设,优化专利供需信息发布、交易转化等线上功能,为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公开、业务指导、能力培训等综合服务。调研走访电子信息重点企业,面对面为企业提供专利优审预审、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项目申报辅导等。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效果。举行黄石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感受知识产权的节拍”本土原创音乐会活动,在黄小法法治直播间、民法典宣传月主题活动暨《法治视界》特别节目分别开展知识产权惠企政策与商标法实务指南专题宣讲、解析商标侵权鉴别及解锁商标合规技巧,制作发布科普宣传及保护倡议短视频11期,相关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视频播放量近5万次。加大知识产权主题培训,举办《湖北省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专题讲座、运用与保护等培训、宣传活动近20期,组织开展2025年全省知识产权专员线上大培训,参训人数1413人,位居全省第二。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优化调整知识产权奖补政策,组织企业护航、保护工作站等项目申报,积极推进高价值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及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相关工作。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科创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培育力度;指导金融机构灵活运用“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证”、“知识产权+有形资产”三种抵质押模式,加强光电子信息企业融资支持;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和推广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提供多样化保险服务。
二是大力实施产业专利转化工程。加快创新主体培育,着力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力度,推进我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培育布局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运营中心建设,鼓励高校对存量专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专利转化实施效益。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及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专利产品备案认定、知识产权技术合同交易登记等重点工作。
三是不断提升产业知识产权服务质效。支持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运营中心申报省级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运营人才引进和培养,组建知识产权服务专员队伍,面向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专利转让许可等一对一服务。加快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等建设,依托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加强对光电子信息企业和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产业化工作专题培训,培养一批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